“小汤,去不去?”说话的人,是调度长李洪涛师傅。我总喊他“李叔”。每当生产指标出现异常或电话里传来车间设备故障的消息,他总会这样问我,而这句话也成了我们之间默契的信号。

识系统运行逻辑,解数据背后意义。初见李叔,是在电脑前监控着生产数据。他戴着眼镜,两鬓微白,胸前别着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。那时,我对“蒸量”“窑气”“炉气”“返碱气封”等术语一头雾水,电脑上的数据如同天书,但他并没有急着让我“先看手册”,而是耐心给我讲解大致生产流程,并强调,纯碱的生产系统环环相扣,是一个精密整体,一个车间出现问题,必须立刻考虑其他车间如何协调配合。有一次,轻灰炉出现故障,准备紧急停掉。我本以为只需关注本车间处理进度,他却立即起身,一边通知压缩工序多串窑气,一边通知碳化工序减少碱口放量,同时嘱咐小苏打工序窑气充足,可全力生产。他解释道:“小汤,轻灰炉突然停下检查故障,必然会放空气进去,下段气浓度就会降低,若不及时联动调整,碳化反应速率就会下降,中段气也会有富余。调度不只是看数字,而是要从数字里看见全流程的关联”。这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,所谓“生产管理”,背后其实是系统中无数设备与人的联动。
出调度室内课堂,入生产现场一线。他常说:“口头知识、书本理论,都不如亲眼看到的那样深刻。”因此,他从不把我“养”在调度室。有次晚班,纯碱仓储车间的轻灰料位显示异常,他立刻带我到现场对料仓进行逐步排查。“你听,这个料仓下料的声音比其他的更沉闷”,随后,查看料仓内部后发现内壁结满了碱巴,严重影响下料的顺畅。他指着那片白色结晶说:“中控数据只会告诉你料位异常,但为何异常?是仪表失真、下料口堵塞、还是像这样结了碱巴?不到现场,永远得不到真实答案。”那一刻我才理解到真正的知识来自现场,真正的成长来自实践。
感生产责任之重,承务实担当之志。一次深夜,制盐系统产量持续偏低找不到原因,他本可等待白班处理,却立即召集生产车间班值长召开紧急分析会,带着大家比对数据、分析趋势,逐一排查可能的影响因素。他说:“问题不会自己消失,今晚找不出原因就明天继续找。生产无小事,每一个异常都要追到底。”那一刻,我深刻体会到担当的真谛。
他曾对我说:“我们每天都在跟设备、数据、时间赛跑,调度既要讲原则,又要有灵活,做到随机应变,更要深入一线,躬身实践,与实际需求相结合,才能做出正确的调度指示。”回顾这段轮岗的日子,我非常感谢公司安排这样的机会,更庆幸自己能遇到像李叔这样的引路人。